在网络上搜索“全职妈妈回归职场”这个话题,看到最多的词条是“挑战、心理压力、不自信...”很多岗位更倾向于年轻人,有些全职妈妈甚至没有面试的机会。
脱离职场多年的她们,可能会感到与社会脱节,不自信,甚至有的人不敢踏出家门和与人交往...
曾经信手拈来的职场技能早已忘光,很多新的东西等待着她们学习...
怎么回到职场?如何重拾自信?重回职场她们会遇到什么样的挑战?
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位曾离开职场16年的全职妈妈,入职春苗做医务社工快一年的王姐。
以下是小编以第一人称分享王利英的故事。
我是王利英,70后。我在女儿出生前就离开了职场,从女儿出生到上高中的这16年里,我是一位“全职妈妈”。其实这么多年,我想过要回到职场,看到朋友们经常分享她们的工作,我也非常羡慕。
2023年,当我有机会再次回到职场时,我却开始不自信了,甚至很忐忑,怕自己不能胜任...
最终,还是下定决心,重启了我的职场之路,是春苗的小伙伴给了我信心和能量,让我有了重新服务社会、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!
01 偶遇春苗,让枯燥的生活重获生机
说起如何与春苗结缘,要回溯到十年前啦。女儿出生后,我一直照顾她,看着她一天天长大,我心里既满足又空虚,每天围着女儿和先生转,生活圈仅剩女儿的学校和家,每天送完女儿上学,我就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做了。对于他人来说,我过的是那种岁月静好的安稳日子,可对我来说却意味着每天都过着重复、单调的生活。
我很想改变这样的生活状态。一次偶然机会,我从一个做公益的朋友那里知道了春苗基金会正在招募志愿者,她鼓励我去试试。
为了能够及时收到全国各地患儿的求助,春苗基金会从2013年开始,在爱心企业的支持下开通了400求助热线,由春苗医务社工伙伴轮值接听求助热线。由于咨询量大、人手不足,同时为保证稳定的服务品质,2014年春苗开始招募志愿者长期接听求助热线。这是一个需要耐心、细心、很强服务意识和有极强责任心的岗位,热线志愿者还要有一定的心理素质,在倾听求助时,做好家长的情绪安抚...
2014年6月的一个上午,我忐忑地走进春苗办公室参加志愿者培训。经过培训后,我了解了专人接听求助热线的意义,对这个岗位有了更多敬畏心。我开始跟着医务社工伙伴们学习接听求助热线,看着她们在接听热线时,对家长温柔耐心,不急不慌,一个电话接下来,我深深地被感动着,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心,一定能做好这个志愿服务。
春苗医务社工多为90后,有的刚出校门就加入春苗,看着她们充满朝气,我有些自卑,比她们大了20岁。在春苗的工作中,她们都是我的老师,在她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,这些小伙伴从来不会因为我的问题太多而不耐烦。她们每天一见到我就开心地打招呼:“王姐,早上好。”“王姐,你来了。”还会在我有进步时,鼓励我:“王姐,你真棒,你今天接听电话声音不颤抖了..."
就这样,我开始融入了这个年轻的团队,也慢慢有了信心,每周两天来到春苗工作,让我感觉越来越充实。每个求助热线的背后都是一个个处于风雨飘零的家庭,我希望尽我最大的能力去服务他们。
我的人生仿佛多开了一扇窗,看到了更多更美的风景。帮助他们的过程,也是自我成长的过程,我感谢这些家庭的信任,让我从服务中感受到内心开始慢慢增长出能量来。那是很奇妙的感觉,虽然有时放下电话,我会忍不住哭一会儿。但当电话铃声响起,马上擦干眼泪,微笑着接听下一个求助热线...
就这样,每周两天,我都来春苗接听求助热线,一晃就是四年。
这是我第一次参与志愿服务,这段经历成为我生命中最美好的回忆。与春苗的小伙伴们成为忘年交,让我的生活增加了更多的意义。
2014年暑假后春苗伙伴们欢迎王姐重返志愿者岗位
2017年初,女儿寒假后,我回到志愿者岗位,惊讶地发现短短两个月未见,安骐发生了很大改变,说起话来有条不紊,沉着冷静。原来是基金门诊的工作让她快速地成长起来,我对基金门诊的工作内容产生了很多好奇。
于是,我跟安骐说:”可以让我也参与一下基金门诊的培训吗?我也想多分担一些大家的工作。“经过一段时间培训,我开始尝试做一些基金门诊的志愿服务。
看着安骐那么沉稳,我很有信心能做好,但当我面对面听家长讲述孩子病情和家庭情况时,还没有听完,我就已泣不成声。
安骐看到我的状态,边安慰边劝我:“王姐,您这样可不行呀,家长们都是来寻求帮助的,她们希望我们能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,如果你的状态和所表达的情绪不够稳定坚强,他们会更加迷茫,如何能相信我们可以帮助到他们呢?”
经过几次尝试后,我还是没办法面对面与家长们直接沟通,我逐渐停止了基金门诊和求助热线的志愿服务。
但我依然与安骐互相分享着彼此的生活,定期关注春苗的动态。春苗两个字在我家饭桌上出现频率很高,我经常跟家人分享着在春苗发生的故事。
02 一切是最好的安排,你只管善良,命运自有安排
在春苗这四年的志愿服务经历,我开始关注自己的成长,开始系统学习和思考,女儿和先生也鼓励我重新回归职场试试。
我一直是个被保护得很好的人,没有经历过太多挑战,面对他人的苦难经历,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课题。在春苗的志愿服务经历,成了我人生中最宝贵的体验。
2021年,我去朋友介绍的企业工作了一段时间,工作技能和工作热情对于我来说都不是问题,然而企业里的工作氛围和节奏让我很难融入,尽管已经很努力了,还是无法全情投入。女儿发现了我的不开心,她说:”妈妈,你应该去做喜欢的工作,不用考虑收入问题,看你在春苗那段时间,每天都笑呵呵的,喜欢的工作才会让你更有成就感!”
我细细品味着女儿的话,我像温室待久了的花儿,能否经得起风雨的吹打?
念念不忘,必有回响。要不,我再回春苗做接听热线的志愿者?我把自己的想法跟安骐说后,安骐说:“好呀!我们搬家了,你哪天来春苗新的办公室我们聊聊。”
一进春苗办公室,我很惊讶,短短几年,春苗团队壮大了很多,温馨的办公室让人一进来就心生喜悦。看到好几位熟悉的面孔,大家热情地跟我打招呼。一瞬间,我就被那份久违的温暖包围起来。
安骐从一名青涩的女孩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项目经理,在她身上,我看到了一个平台带给她的信心和能量。10年弹指一挥间,对于安骐和李淼她们这些医务社工来说,她们见证了几千个重症患儿家庭的艰难求医之路,陪伴和支持这些家庭重建生活信心。我看着她们依然坚守着初心,眼里依然闪烁着希望的光芒,一下子找到了答案,这个环境,这份事业就是我一直向往的。
唯有热爱才可以抵岁月漫长。所谓的职业倦怠,只有一个原因,那就是所从事的工作不是自己所热爱的。在春苗伙伴身上,我看到了做着自己热爱事业的她们,闪着光芒。
我和安骐说:“我要回来做志愿者。”安骐笑着说:“我们当然欢迎,只是我们现在工作量非常大,志愿者的服务时间没法满足这个岗位的需要,您是否考虑加入春苗全职团队?”
安骐这个提议,让我很意外,我心里暗想:我可以吗?已经脱离职场这么多年了,要每天像这些95后、00后小伙伴们一样开始工作,现在的热线记录全部需要电子化完成,每天接线量要比我之前多几倍,我会不会拖团队的后腿...一连串的问题在我脑海里不断涌现出来。
安骐看出了我的迷茫,她笑着说:“王姐,你可以试试,你要相信自己,就像9年前那个夏天,再给自己一个机会,回去考虑考虑,也跟家人商量一下。”
离开春苗办公室以后,我脑海里想的都是在春苗志愿服务时那段经历,回到家后,我跟先生和女儿说了我的困惑,先生一如既往地表达他的观点:做什么工作不重要,重要的是这份工作要让你快乐。女儿说:“妈妈,你太棒了,你这个年龄还能有机会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,还能有单位愿意给你机会,证明你一定有能力胜任呀,我支持你。”女儿的话,给了我很多力量。我也决定试试看,我给安骐回了信息。
王姐在春苗办公室工作(右一)
2023年9月15日,我正式加入春苗团队,成为一名医务社工。时隔9年,不变的是春苗团队一如既往的温暖和专业,我很快就适应了新的岗位。
跟之前的志愿服务不同,我要重新接受更多专业知识的培训。我开启了学习模式,每天都有很多新知识,那个感觉太爽了,让我感觉仿佛回到了20年前初入职场的时候。
03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,加入春苗遇见最好的自己
这两年,春苗的救助量越来越多,每个医务社工同期都有十几个个案在服务,看到大家那么辛苦,我主动跟安骐说:“我也可以尝试接一些个案服务。”
想,都是困难,做,才有答案。就这样,我一边接听热线,一边做个案服务,我不是相信自己的能力,我是相信我的同事们,是她们在我的身边,辅导我,支持我。因为有督导的指导,让我这个跨专业的人在医务社工的道路上快速成长着。
2024年2月27日,我接了第一个个案,到现在我已经服务了4个家庭。第二个个案里的早产双胞胎宝宝顺利出院啦,看着妈妈推着两个宝宝出去晒太阳的视频,我笑着笑着就流出了泪,仿佛那灿烂的阳光也照在我的身上,照进了我的心里。
回想起我第一个服务的家庭,康康宝宝,让我揪心到现在。2月27日,乌云密布,我当时的心情就跟当天的天气一样。康康是一个早产儿,孕周仅仅24周,出生体重750克,虽然已经在医院住了26天,康康的状态依然不乐观,一系列的早产并发症...每次看手机时,都要先做一个心理建设,才有勇气打开与康康爸爸的聊天界面。这个陪着孩子闯关的家庭,每天都在接受着死神的威胁。我很能理解康康爸爸的心情,我和康康爸爸妈妈宛如战壕里的战友,康康病情的进展时刻牵动着我们的心。
“康康宝贝,你一定要挺过去呀,睁开眼睛看看你的爸爸妈妈,看看这个世界...”我在心中不知祈祷过多少次。
王姐接听热线
“王姐是一个特别温暖的人,她说话温柔,情绪稳定。她特别爱笑,任何时候,都会被她甜美的微笑给击中。”
“王姐,特别有生活气息,每周都会买一些鲜花带到办公室。”
“王姐做事特别认真,她负责的工作,总能超预期地交付完成。她对实习生特别有耐心,手把手教实习生接热线。有时候忙起来顾不上吃午饭,她边吃着煎饼,边指导实习生工作。”
“王姐的手机响了,她都习惯性地说,‘您好,北京春苗慈善基金会,有什么可以帮助您的?’”
“不管她在办公室的任何位置,只要听到求助热线响了,她都会冲到电话旁。”
电影《绿皮书》有句台词:“无论做什么,都要百分之百地做...”
在春苗小伙伴儿眼里,王姐就是这样的一个人,她把自己对工作的热爱转化成百分之百的行动。
一位离开职场16年的全职妈妈,跨行业选择,从志愿者到全职医务社工,经历了迷茫、恐惧、最终翻过了山丘,遇见了最好的自己,成为女儿的榜样和自豪,成为伙伴们眼中最温暖、最可爱的王姐。
医务社工王姐说
8个月的时间里,面对专业的医务社工岗位,我从惶恐到适应,从手忙脚乱到自信从容,一路跌跌撞撞地成长着,春苗的每个小伙伴们身上的闪光点都让我羡慕,她们是那样有活力,那么年轻却那样从容,遇见挑战很大的个案都能处理好,我在安骐、李淼、嘉慧...这些伙伴们的鼓励和帮助下,越来越自信,希望未来可以帮助更多的患儿及家庭走出困境。
忙碌的工作与轻松融洽的工作氛围似乎是个矛盾的现象,然而这个现象在春苗来说却是常态。只能看见大家忙碌穿行的背影和不停地接打电话,但是看不到大家的焦虑和戾气。上班时,我们紧张地忙碌着工作,下班后,我们笑着一起离开办公室,这种感觉简直太好了。
女儿说:“妈妈,看着你的状态越来越好,我真的很开心!”
您的每一次捐赠都会为
黑夜中踽踽独行的家庭点亮前行的星光
与春苗一起助力
早产儿及重症患儿的闯关之路!
在网络上搜索“全职妈妈回归职场”这个话题,看到最多的词条是“挑战、心理压力、不自信...”很多岗位更倾向于年轻人,有些全职妈妈甚至没有面试的机会。
脱离职场多年的她们,可能会感到与社会脱节,不自信,甚至有的人不敢踏出家门和与人交往...
曾经信手拈来的职场技能早已忘光,很多新的东西等待着她们学习...
怎么回到职场?如何重拾自信?重回职场她们会遇到什么样的挑战?
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位曾离开职场16年的全职妈妈,入职春苗做医务社工快一年的王姐。
以下是小编以第一人称分享王利英的故事。
我是王利英,70后。我在女儿出生前就离开了职场,从女儿出生到上高中的这16年里,我是一位“全职妈妈”。其实这么多年,我想过要回到职场,看到朋友们经常分享她们的工作,我也非常羡慕。
2023年,当我有机会再次回到职场时,我却开始不自信了,甚至很忐忑,怕自己不能胜任...
最终,还是下定决心,重启了我的职场之路,是春苗的小伙伴给了我信心和能量,让我有了重新服务社会、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!
01 偶遇春苗,让枯燥的生活重获生机
说起如何与春苗结缘,要回溯到十年前啦。女儿出生后,我一直照顾她,看着她一天天长大,我心里既满足又空虚,每天围着女儿和先生转,生活圈仅剩女儿的学校和家,每天送完女儿上学,我就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做了。对于他人来说,我过的是那种岁月静好的安稳日子,可对我来说却意味着每天都过着重复、单调的生活。
我很想改变这样的生活状态。一次偶然机会,我从一个做公益的朋友那里知道了春苗基金会正在招募志愿者,她鼓励我去试试。
为了能够及时收到全国各地患儿的求助,春苗基金会从2013年开始,在爱心企业的支持下开通了400求助热线,由春苗医务社工伙伴轮值接听求助热线。由于咨询量大、人手不足,同时为保证稳定的服务品质,2014年春苗开始招募志愿者长期接听求助热线。这是一个需要耐心、细心、很强服务意识和有极强责任心的岗位,热线志愿者还要有一定的心理素质,在倾听求助时,做好家长的情绪安抚...
2014年6月的一个上午,我忐忑地走进春苗办公室参加志愿者培训。经过培训后,我了解了专人接听求助热线的意义,对这个岗位有了更多敬畏心。我开始跟着医务社工伙伴们学习接听求助热线,看着她们在接听热线时,对家长温柔耐心,不急不慌,一个电话接下来,我深深地被感动着,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心,一定能做好这个志愿服务。
春苗医务社工多为90后,有的刚出校门就加入春苗,看着她们充满朝气,我有些自卑,比她们大了20岁。在春苗的工作中,她们都是我的老师,在她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,这些小伙伴从来不会因为我的问题太多而不耐烦。她们每天一见到我就开心地打招呼:“王姐,早上好。”“王姐,你来了。”还会在我有进步时,鼓励我:“王姐,你真棒,你今天接听电话声音不颤抖了..."
就这样,我开始融入了这个年轻的团队,也慢慢有了信心,每周两天来到春苗工作,让我感觉越来越充实。每个求助热线的背后都是一个个处于风雨飘零的家庭,我希望尽我最大的能力去服务他们。
我的人生仿佛多开了一扇窗,看到了更多更美的风景。帮助他们的过程,也是自我成长的过程,我感谢这些家庭的信任,让我从服务中感受到内心开始慢慢增长出能量来。那是很奇妙的感觉,虽然有时放下电话,我会忍不住哭一会儿。但当电话铃声响起,马上擦干眼泪,微笑着接听下一个求助热线...
就这样,每周两天,我都来春苗接听求助热线,一晃就是四年。
这是我第一次参与志愿服务,这段经历成为我生命中最美好的回忆。与春苗的小伙伴们成为忘年交,让我的生活增加了更多的意义。
2014年暑假后春苗伙伴们欢迎王姐重返志愿者岗位
2017年初,女儿寒假后,我回到志愿者岗位,惊讶地发现短短两个月未见,安骐发生了很大改变,说起话来有条不紊,沉着冷静。原来是基金门诊的工作让她快速地成长起来,我对基金门诊的工作内容产生了很多好奇。
于是,我跟安骐说:”可以让我也参与一下基金门诊的培训吗?我也想多分担一些大家的工作。“经过一段时间培训,我开始尝试做一些基金门诊的志愿服务。
看着安骐那么沉稳,我很有信心能做好,但当我面对面听家长讲述孩子病情和家庭情况时,还没有听完,我就已泣不成声。
安骐看到我的状态,边安慰边劝我:“王姐,您这样可不行呀,家长们都是来寻求帮助的,她们希望我们能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,如果你的状态和所表达的情绪不够稳定坚强,他们会更加迷茫,如何能相信我们可以帮助到他们呢?”
经过几次尝试后,我还是没办法面对面与家长们直接沟通,我逐渐停止了基金门诊和求助热线的志愿服务。
但我依然与安骐互相分享着彼此的生活,定期关注春苗的动态。春苗两个字在我家饭桌上出现频率很高,我经常跟家人分享着在春苗发生的故事。
02 一切是最好的安排,你只管善良,命运自有安排
在春苗这四年的志愿服务经历,我开始关注自己的成长,开始系统学习和思考,女儿和先生也鼓励我重新回归职场试试。
我一直是个被保护得很好的人,没有经历过太多挑战,面对他人的苦难经历,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课题。在春苗的志愿服务经历,成了我人生中最宝贵的体验。
2021年,我去朋友介绍的企业工作了一段时间,工作技能和工作热情对于我来说都不是问题,然而企业里的工作氛围和节奏让我很难融入,尽管已经很努力了,还是无法全情投入。女儿发现了我的不开心,她说:”妈妈,你应该去做喜欢的工作,不用考虑收入问题,看你在春苗那段时间,每天都笑呵呵的,喜欢的工作才会让你更有成就感!”
我细细品味着女儿的话,我像温室待久了的花儿,能否经得起风雨的吹打?
念念不忘,必有回响。要不,我再回春苗做接听热线的志愿者?我把自己的想法跟安骐说后,安骐说:“好呀!我们搬家了,你哪天来春苗新的办公室我们聊聊。”
一进春苗办公室,我很惊讶,短短几年,春苗团队壮大了很多,温馨的办公室让人一进来就心生喜悦。看到好几位熟悉的面孔,大家热情地跟我打招呼。一瞬间,我就被那份久违的温暖包围起来。
安骐从一名青涩的女孩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项目经理,在她身上,我看到了一个平台带给她的信心和能量。10年弹指一挥间,对于安骐和李淼她们这些医务社工来说,她们见证了几千个重症患儿家庭的艰难求医之路,陪伴和支持这些家庭重建生活信心。我看着她们依然坚守着初心,眼里依然闪烁着希望的光芒,一下子找到了答案,这个环境,这份事业就是我一直向往的。
唯有热爱才可以抵岁月漫长。所谓的职业倦怠,只有一个原因,那就是所从事的工作不是自己所热爱的。在春苗伙伴身上,我看到了做着自己热爱事业的她们,闪着光芒。
我和安骐说:“我要回来做志愿者。”安骐笑着说:“我们当然欢迎,只是我们现在工作量非常大,志愿者的服务时间没法满足这个岗位的需要,您是否考虑加入春苗全职团队?”
安骐这个提议,让我很意外,我心里暗想:我可以吗?已经脱离职场这么多年了,要每天像这些95后、00后小伙伴们一样开始工作,现在的热线记录全部需要电子化完成,每天接线量要比我之前多几倍,我会不会拖团队的后腿...一连串的问题在我脑海里不断涌现出来。
安骐看出了我的迷茫,她笑着说:“王姐,你可以试试,你要相信自己,就像9年前那个夏天,再给自己一个机会,回去考虑考虑,也跟家人商量一下。”
离开春苗办公室以后,我脑海里想的都是在春苗志愿服务时那段经历,回到家后,我跟先生和女儿说了我的困惑,先生一如既往地表达他的观点:做什么工作不重要,重要的是这份工作要让你快乐。女儿说:“妈妈,你太棒了,你这个年龄还能有机会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,还能有单位愿意给你机会,证明你一定有能力胜任呀,我支持你。”女儿的话,给了我很多力量。我也决定试试看,我给安骐回了信息。
王姐在春苗办公室工作(右一)
2023年9月15日,我正式加入春苗团队,成为一名医务社工。时隔9年,不变的是春苗团队一如既往的温暖和专业,我很快就适应了新的岗位。
跟之前的志愿服务不同,我要重新接受更多专业知识的培训。我开启了学习模式,每天都有很多新知识,那个感觉太爽了,让我感觉仿佛回到了20年前初入职场的时候。
03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,加入春苗遇见最好的自己
这两年,春苗的救助量越来越多,每个医务社工同期都有十几个个案在服务,看到大家那么辛苦,我主动跟安骐说:“我也可以尝试接一些个案服务。”
想,都是困难,做,才有答案。就这样,我一边接听热线,一边做个案服务,我不是相信自己的能力,我是相信我的同事们,是她们在我的身边,辅导我,支持我。因为有督导的指导,让我这个跨专业的人在医务社工的道路上快速成长着。
2024年2月27日,我接了第一个个案,到现在我已经服务了4个家庭。第二个个案里的早产双胞胎宝宝顺利出院啦,看着妈妈推着两个宝宝出去晒太阳的视频,我笑着笑着就流出了泪,仿佛那灿烂的阳光也照在我的身上,照进了我的心里。
回想起我第一个服务的家庭,康康宝宝,让我揪心到现在。2月27日,乌云密布,我当时的心情就跟当天的天气一样。康康是一个早产儿,孕周仅仅24周,出生体重750克,虽然已经在医院住了26天,康康的状态依然不乐观,一系列的早产并发症...每次看手机时,都要先做一个心理建设,才有勇气打开与康康爸爸的聊天界面。这个陪着孩子闯关的家庭,每天都在接受着死神的威胁。我很能理解康康爸爸的心情,我和康康爸爸妈妈宛如战壕里的战友,康康病情的进展时刻牵动着我们的心。
“康康宝贝,你一定要挺过去呀,睁开眼睛看看你的爸爸妈妈,看看这个世界...”我在心中不知祈祷过多少次。
王姐接听热线
“王姐是一个特别温暖的人,她说话温柔,情绪稳定。她特别爱笑,任何时候,都会被她甜美的微笑给击中。”
“王姐,特别有生活气息,每周都会买一些鲜花带到办公室。”
“王姐做事特别认真,她负责的工作,总能超预期地交付完成。她对实习生特别有耐心,手把手教实习生接热线。有时候忙起来顾不上吃午饭,她边吃着煎饼,边指导实习生工作。”
“王姐的手机响了,她都习惯性地说,‘您好,北京春苗慈善基金会,有什么可以帮助您的?’”
“不管她在办公室的任何位置,只要听到求助热线响了,她都会冲到电话旁。”
电影《绿皮书》有句台词:“无论做什么,都要百分之百地做...”
在春苗小伙伴儿眼里,王姐就是这样的一个人,她把自己对工作的热爱转化成百分之百的行动。
一位离开职场16年的全职妈妈,跨行业选择,从志愿者到全职医务社工,经历了迷茫、恐惧、最终翻过了山丘,遇见了最好的自己,成为女儿的榜样和自豪,成为伙伴们眼中最温暖、最可爱的王姐。
医务社工王姐说
8个月的时间里,面对专业的医务社工岗位,我从惶恐到适应,从手忙脚乱到自信从容,一路跌跌撞撞地成长着,春苗的每个小伙伴们身上的闪光点都让我羡慕,她们是那样有活力,那么年轻却那样从容,遇见挑战很大的个案都能处理好,我在安骐、李淼、嘉慧...这些伙伴们的鼓励和帮助下,越来越自信,希望未来可以帮助更多的患儿及家庭走出困境。
忙碌的工作与轻松融洽的工作氛围似乎是个矛盾的现象,然而这个现象在春苗来说却是常态。只能看见大家忙碌穿行的背影和不停地接打电话,但是看不到大家的焦虑和戾气。上班时,我们紧张地忙碌着工作,下班后,我们笑着一起离开办公室,这种感觉简直太好了。
女儿说:“妈妈,看着你的状态越来越好,我真的很开心!”
您的每一次捐赠都会为
黑夜中踽踽独行的家庭点亮前行的星光
与春苗一起助力
早产儿及重症患儿的闯关之路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