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的主人公是一个粤语和普通话可以流利切换,温柔可爱的南方姑娘——袁嘉慧。
2024年是嘉慧在春苗基金会工作的第5年,是什么让她改行做医务社工?这份工作有什么魅力让一个南方姑娘深扎于北京呢?从一线医务社工到团队带头人,嘉慧是如何突破自己舒适区的?带着好奇,小编开启了与医务社工嘉慧的对话。
01 我从未接触过医务社工
小编:是什么原因让你选择做医务社工的?
嘉慧:我大学专业是劳动关系,毕业后为了发挥自己所学,进入机构为劳动者提供服务,去工地探访,做一些实地调研,和工友们交流。
三年的工作中,我发现:我喜欢社工工作,喜欢帮助别人的感觉。当我给予别人力量的时候,我获得了更多的幸福与温暖。
当我看到春苗基金会在招聘医务社工时,我看到另外一种人生的可能性,跟我之前的工作相比,只是服务人群不同,我想我可以适应,因为我特别喜欢小朋友。
经过几轮面试,我顺利地加入春苗这个大家庭,开启了我的医务社工的职业生涯。
刚加入春苗的嘉慧,正赶上新冠疫情的暴发。经过为期四周的医务社工培训,她汲取了医务社工的专业知识,开始通过线上的形式为家长提供服务,与春苗伙伴们一起工作。由于一直没有见过面,嘉慧好奇着屏幕背后的伙伴是怎样的。
嘉慧:我只能通过开会听到伙伴们的声音,感叹大家对个案的独特见解。线上工作三四个月后,我第一次走进春苗办公室,像是网友见面一样,我的心情既忐忑又激动。
在工作中,她发现伙伴们几乎都是“科班出身”。嘉慧觉得自己只是凭着对医务社工的一腔热爱,横冲直撞进入了春苗,在现实中和大家接触、学习,她开始跨越层层屏障,从贴近医务社工的工作,到深入了解需求家庭的实际困难,嘉慧越来越敬佩春苗的社工伙伴,越来越敬畏这份工作。
当谈到如何为服务患儿及家长提供服务时,嘉慧有着自己的想法。
嘉慧:我有专属于我个人特质的“小自信”——我有着社工的天赋、同理心、倾听能力。但也会怀疑自己:春苗医务社工那么专业,我真的能做到吗?
最初,我不敢分享我的经验,我怀疑我的方法是不是“野路子”。工作了一段时间,我发现自己通过实践总结的方法,对伙伴们也是适用的,我和伙伴们分享我的方法。当听到伙伴们的夸奖和反馈时,我的信心逐渐增加。
工作一段时间后,我发现:做医务社工时,专业很重要,不能只凭热爱去做事情,所以春苗始终秉持的“爱与专业”理念特别重要。
春苗一直强调在服务中与需求家庭建立关系很重要。建立关系,听起来是专业名词,但在服务中,让对方感受到你是在为他着想、尊重他、帮助他,陪伴他共同渡过困难。说起来很容易,能让家长认同接纳其实很不容易。我一直坚信,我和家长只有一个共同目标——渡过就医难关。
嘉慧派送物资
2018、2019年期间,春苗医务社工团队一直在院内开展宣教、家长小组、病房陪伴等活动。受防疫影响,院内的服务只能停止开展,但医务社工的服务不能停,嘉慧与春苗伙伴们开始调整重症患儿的服务方式。
2020年,春苗医务社工团队将服务进行升级。
02 这一次,遇见更好的自己
小编:工作三年后,改行成为一名医务社工,你都遇到了哪些挑战?
嘉慧:要说挑战,肯定会有,只是我不把焦点放在困难上,如生活方面,南北方的差异很大,习惯了南方的生活,我适应了很久才适应过来。我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,开始关注自己的优势,慢慢放大优势。不是社工科班出身,但我有一定工作经验,当我与人交流时,我能快速感受到对方的情绪,很快共情到对方。
另外,春苗团队高频的培训、内部讨论、督导体系的支持都是我克服困难的助力。在团队小伙伴们的鼓励和支持下,我越来越有信心。我相信,我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务社工。
就像村上春树所说,“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,不喜欢怎么也长久不了。”
嘉慧坚信,这是她所热爱的事业。她确信自己的选择和坚持,她相信,她能同春苗的伙伴们一起共同进步!
嘉慧:从2020年到2023年初,我几乎都在做线上服务,约线上初访,邮寄材料、回访......
我期待着可以早一些和家长见面,直接接触家长,感受他们当下的状态。网络总是隐藏一些情绪,线上和家长进行初访时,我感受不到家长的情绪,无法准确为他们提供支持。
现在与家长面访时,我养成了一个习惯:一杯温水、一包纸巾。在他们情绪崩溃时,拍一拍他的背,递上一杯温水,抽几张纸......
这些小细节,让嘉慧在做初访时更好地与家长建立信任关系,让家长感受到这个姑娘的善意与温暖。
春苗医务社工团队每周定期在病区开展病房活动,有些住院的孩子比较害羞,怯怯地望着医务社工伙伴们。嘉慧定期进入病房里进去看看他们,陪他们玩一会,患儿家长能卸下身上的重担,轻松一点。她希望,在病房中的家长能感受到:虽在陌生的城市中,但有人支持着他们,关心着他们。
嘉慧与家长聊天
嘉慧:小航是我服务过的孩子,特别爱笑,也很乐观阳光。在小航临出院时,我带着提前准备好的礼物去病房里探望他。小航捧着礼物和妈妈说:“妈妈,住院还有礼物收呀,那我下次还来住院,好开心!”
听到小航满是稚气的话,我心里五味杂陈,心疼这个阳光的孩子,心疼小航的懂事,也为小航开心,这次医疗体验对他的伤害并不算大。
小航妈妈看着我羞涩地笑了,眼睛里却泛起了泪花,我相信,这是她经历了很多事情以后的释然与接纳,也有一份感恩和对未来的期许……
对于小航来说,他很快就要开启他新的生活了,也许会忘记北京的医疗过程,也许会忘了我对他的服务,但我相信,小航对于这次治疗一定没有那么恐惧。
长大之后,当他回忆起这段医疗旅程,或许记得住院时有一个姐姐曾经陪伴过他,还给他送了一个小礼物。
帮助患儿减少一些对医疗的恐惧,给TA们更柔软的医疗体验,是每一个医务社工伙伴都在努力实现的目标。
嘉慧:在线上病房陪伴时,我们要设定好服务目标,做很多准备,将自己调整到最佳的状态。
恩恩小朋友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,当我们跨越千里在云端相聚时,小朋友要很久才能与我互动,这个时候,我需要有足够的耐心。我们手里都拿着玩具,我开始找聊天话题。开始是我说得多,恩恩小朋友一声不吭,慢慢地,她开始自豪地展示她的玩具:“姐姐,你看我搭的火箭是不是特别大,它嗖地一声就能飞上天啦!”看着她脸上灿烂的笑容,轻松快乐的模样,我感觉特别有成就感。
恩恩出院前一天,恩恩妈妈告诉我:“看到恩恩做完手术,只能躺在床上望着窗外,我也很难受。在你的陪伴下,恩恩脸上开始多了一些笑容,嘉慧,谢谢你的陪伴和鼓励,恩恩慢慢接受了治疗的过程。”
嘉慧为家长链接资源
随着服务个案的不断增加,嘉慧收到家长的肯定越来越多,她越来越自信了,她有信心面对更大的挑战。
03 有幸成为他们生命旅程的同行者
嘉慧:然然小朋友患有坏死性小肠结肠炎,情况好转后,转院到阜外医院进行了第一次心脏手术。出院后,然然体重长得很慢,妈妈经常在医院和爱心小家间来回奔波。我感受到然然妈妈的焦虑,带着养育团队的李迺茹老师到然然居住的爱心小家,李老师手把手教然然妈妈每一个护理步骤。
在然然妈妈的精心照料下,奇迹发生了,然然情况逐渐好转,体重涨了很多。然然妈妈自责地说:“是我不好,一直没找到正确的方法,让宝宝受了很多罪。”
“作为新手妈妈,养育一个宝宝是很有挑战的,尤其是然然还经历过手术,您在孩子治疗期间已经很辛苦啦,还不断学习养育知识,已经是一个优秀称职的妈妈了。”我慢慢地开解着然然妈妈,缓解着她的自责和焦虑。
看见然然妈妈眼睛里不仅有泪花,还有笑意。她一定是感受到来自他人的鼓励与肯定,那份被看见,被支持,不正是深处困境中的人所需要的鼓励吗?
随着然然体重的增长,他和妈妈也离开了北京。回到老家继续休养身体,等待着一年之后的第二次心脏手术。
半年后的复查结果并不乐观,医生说孩子状态不太好,需要提前手术,但他现在体重比较小,比较危险。然然妈妈拿着医生录音找到我,十几万的治疗费用加上照顾孩子的重担,把这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妈妈几近压垮。
“然然妈妈,既然我们选择了积极面对,我们一起走下去,已经来到全国最好的医院找最好的医生了,放平心态,该做什么做什么,我会陪你一起面对。”
皇天不负有心人,然然手术非常顺利,术后效果也挺好。当我去病房看然然时,拿手摇铃逗他,他咧开小嘴对着我就笑。
然然回家后,然然妈妈一直跟我保持着联系,然然每一个成长进步:第一次抬头、爬行、走路,她总会在第一时间与我分享着。
四年间,嘉慧带着对生命的敬畏,对需求家庭的关爱,服务了近300个患儿及家庭。
过年或其他节日时,嘉慧总会收到家长发来的祝福,每一条消息都会认真地回复。每当工作压力大或者身体很疲惫的时候,嘉慧都会不自觉地打开家长发来的消息看一看。
那一刻,她感觉屏幕背后的祝福就像是家长对她说着:加油,你是最棒的!
嘉慧:我和孩子们没有血缘联系,和TA的父母都不认识,在就医路上,我和家长相遇了,他们不愿意跟亲戚朋友说孩子的病。在他们孤立无援时,我陪伴他们渡过难关。
可能因为我是他们医疗旅程的同行者,他们能放下戒备,敞开怀抱,接纳我的服务。那种陌生人之间的信任与理解的感觉很特别,也很美好。
每一个个案都有不同的故事,当这个故事接近尾声时,我也开始慢慢退出他们的故事。愿他们早日开启新的生活,踏上新的旅程,愿他们的未来是美好的,健康快乐的……
嘉慧与伙伴们组织家长小组
04 我拥有着最坚强的底气
小编:去年国庆期间,听说袁妈妈来北京小住了?爸爸妈妈了解你的工作内容吗?
嘉慧:我妈妈以前不理解我为什么留在北京工作,为什么选择做医务社工?去年我做了很多思想工作,爸爸妈妈一起来到了北京,我陪着他们玩了一大圈,我和他们的关系逐渐回温。妈妈回去之后,开心地跟姐妹们分享了她在北京的见闻。看到我能够照顾好自己,也开始放心我在北京的生活。
我能坚持我所热爱的工作,离不开父母对我的支持。
爸爸是一个情绪内敛的人,他从不直接表达对我的爱和关心。我高中和大学,和爸爸的心里话都是通过写信完成的,通过文字,我们反而能敞开心扉。今年春节,当收到春苗寄来家书的时候,爸爸默默看完后又放回了我的房间。虽然他没有跟我说什么,但是我相信他内心一定很喜悦,什么都没说才是他最正常的样子......
现在,爸爸总会通过微信发文字表扬我,“我觉得女儿很棒,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,既然是你自己选择的路,你走下去就好了,我和妈妈永远是你的后盾。”
小编:从医务社工到一个项目点的负责人,一定经历了很多挑战吧?
嘉慧:我做医务社工时,除了个案服务,也带实习生、志愿者,慢慢地开始带团队,从带小项目到现在负责一个项目点,慢慢过渡,积累经验。雅姐和瑞杰给了我很多帮助,她们的鼓励和支持,陪伴我在面临新挑战时,积极应对它们。
做个案服务时,我会更多关注服务对象或是关注这个项目怎么做得更完善、更具体。
当成为一个管理者,我需要统筹全局,抓到重点,再去完善细节,对我来说挑战很大。我是一个追求细节的人,但是我的精力是有限的,没有办法把每个细节都做好,所以我逐渐调整大局思维,做一些规划去修补。
从医务社工到项目经理助理再到项目经理,在这个过程中,春苗很多伙伴都给予了我支持,帮助我更快挑起大梁,遇见更好的自己。
医务社工嘉慧说
从医务社工到项目经理,我不断成长着,始终坚守为每一个需求家庭提供专业社工服务的信念。我希望更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可以加入到医务社工的行列,以专业的技能帮助更多家长和患儿重新归于平静生活。
愿每个社工伙伴都能在服务过程中要照顾好自己,只有照顾好自己,才能给予需求家庭更为有效的支持。助人自助,愿我们不负时光,在最美好的年纪遇见最美好的自己!
您的每一次捐赠都会为
黑夜中踽踽独行的家庭点亮前行的星光
与春苗一起助力
早产儿及重症患儿的闯关之路!
今天的主人公是一个粤语和普通话可以流利切换,温柔可爱的南方姑娘——袁嘉慧。
2024年是嘉慧在春苗基金会工作的第5年,是什么让她改行做医务社工?这份工作有什么魅力让一个南方姑娘深扎于北京呢?从一线医务社工到团队带头人,嘉慧是如何突破自己舒适区的?带着好奇,小编开启了与医务社工嘉慧的对话。
01 我从未接触过医务社工
小编:是什么原因让你选择做医务社工的?
嘉慧:我大学专业是劳动关系,毕业后为了发挥自己所学,进入机构为劳动者提供服务,去工地探访,做一些实地调研,和工友们交流。
三年的工作中,我发现:我喜欢社工工作,喜欢帮助别人的感觉。当我给予别人力量的时候,我获得了更多的幸福与温暖。
当我看到春苗基金会在招聘医务社工时,我看到另外一种人生的可能性,跟我之前的工作相比,只是服务人群不同,我想我可以适应,因为我特别喜欢小朋友。
经过几轮面试,我顺利地加入春苗这个大家庭,开启了我的医务社工的职业生涯。
刚加入春苗的嘉慧,正赶上新冠疫情的暴发。经过为期四周的医务社工培训,她汲取了医务社工的专业知识,开始通过线上的形式为家长提供服务,与春苗伙伴们一起工作。由于一直没有见过面,嘉慧好奇着屏幕背后的伙伴是怎样的。
嘉慧:我只能通过开会听到伙伴们的声音,感叹大家对个案的独特见解。线上工作三四个月后,我第一次走进春苗办公室,像是网友见面一样,我的心情既忐忑又激动。
在工作中,她发现伙伴们几乎都是“科班出身”。嘉慧觉得自己只是凭着对医务社工的一腔热爱,横冲直撞进入了春苗,在现实中和大家接触、学习,她开始跨越层层屏障,从贴近医务社工的工作,到深入了解需求家庭的实际困难,嘉慧越来越敬佩春苗的社工伙伴,越来越敬畏这份工作。
当谈到如何为服务患儿及家长提供服务时,嘉慧有着自己的想法。
嘉慧:我有专属于我个人特质的“小自信”——我有着社工的天赋、同理心、倾听能力。但也会怀疑自己:春苗医务社工那么专业,我真的能做到吗?
最初,我不敢分享我的经验,我怀疑我的方法是不是“野路子”。工作了一段时间,我发现自己通过实践总结的方法,对伙伴们也是适用的,我和伙伴们分享我的方法。当听到伙伴们的夸奖和反馈时,我的信心逐渐增加。
工作一段时间后,我发现:做医务社工时,专业很重要,不能只凭热爱去做事情,所以春苗始终秉持的“爱与专业”理念特别重要。
春苗一直强调在服务中与需求家庭建立关系很重要。建立关系,听起来是专业名词,但在服务中,让对方感受到你是在为他着想、尊重他、帮助他,陪伴他共同渡过困难。说起来很容易,能让家长认同接纳其实很不容易。我一直坚信,我和家长只有一个共同目标——渡过就医难关。
嘉慧派送物资
2018、2019年期间,春苗医务社工团队一直在院内开展宣教、家长小组、病房陪伴等活动。受防疫影响,院内的服务只能停止开展,但医务社工的服务不能停,嘉慧与春苗伙伴们开始调整重症患儿的服务方式。
2020年,春苗医务社工团队将服务进行升级。
02 这一次,遇见更好的自己
小编:工作三年后,改行成为一名医务社工,你都遇到了哪些挑战?
嘉慧:要说挑战,肯定会有,只是我不把焦点放在困难上,如生活方面,南北方的差异很大,习惯了南方的生活,我适应了很久才适应过来。我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,开始关注自己的优势,慢慢放大优势。不是社工科班出身,但我有一定工作经验,当我与人交流时,我能快速感受到对方的情绪,很快共情到对方。
另外,春苗团队高频的培训、内部讨论、督导体系的支持都是我克服困难的助力。在团队小伙伴们的鼓励和支持下,我越来越有信心。我相信,我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务社工。
就像村上春树所说,“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,不喜欢怎么也长久不了。”
嘉慧坚信,这是她所热爱的事业。她确信自己的选择和坚持,她相信,她能同春苗的伙伴们一起共同进步!
嘉慧:从2020年到2023年初,我几乎都在做线上服务,约线上初访,邮寄材料、回访......
我期待着可以早一些和家长见面,直接接触家长,感受他们当下的状态。网络总是隐藏一些情绪,线上和家长进行初访时,我感受不到家长的情绪,无法准确为他们提供支持。
现在与家长面访时,我养成了一个习惯:一杯温水、一包纸巾。在他们情绪崩溃时,拍一拍他的背,递上一杯温水,抽几张纸......
这些小细节,让嘉慧在做初访时更好地与家长建立信任关系,让家长感受到这个姑娘的善意与温暖。
春苗医务社工团队每周定期在病区开展病房活动,有些住院的孩子比较害羞,怯怯地望着医务社工伙伴们。嘉慧定期进入病房里进去看看他们,陪他们玩一会,患儿家长能卸下身上的重担,轻松一点。她希望,在病房中的家长能感受到:虽在陌生的城市中,但有人支持着他们,关心着他们。
嘉慧与家长聊天
嘉慧:小航是我服务过的孩子,特别爱笑,也很乐观阳光。在小航临出院时,我带着提前准备好的礼物去病房里探望他。小航捧着礼物和妈妈说:“妈妈,住院还有礼物收呀,那我下次还来住院,好开心!”
听到小航满是稚气的话,我心里五味杂陈,心疼这个阳光的孩子,心疼小航的懂事,也为小航开心,这次医疗体验对他的伤害并不算大。
小航妈妈看着我羞涩地笑了,眼睛里却泛起了泪花,我相信,这是她经历了很多事情以后的释然与接纳,也有一份感恩和对未来的期许……
对于小航来说,他很快就要开启他新的生活了,也许会忘记北京的医疗过程,也许会忘了我对他的服务,但我相信,小航对于这次治疗一定没有那么恐惧。
长大之后,当他回忆起这段医疗旅程,或许记得住院时有一个姐姐曾经陪伴过他,还给他送了一个小礼物。
帮助患儿减少一些对医疗的恐惧,给TA们更柔软的医疗体验,是每一个医务社工伙伴都在努力实现的目标。
嘉慧:在线上病房陪伴时,我们要设定好服务目标,做很多准备,将自己调整到最佳的状态。
恩恩小朋友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,当我们跨越千里在云端相聚时,小朋友要很久才能与我互动,这个时候,我需要有足够的耐心。我们手里都拿着玩具,我开始找聊天话题。开始是我说得多,恩恩小朋友一声不吭,慢慢地,她开始自豪地展示她的玩具:“姐姐,你看我搭的火箭是不是特别大,它嗖地一声就能飞上天啦!”看着她脸上灿烂的笑容,轻松快乐的模样,我感觉特别有成就感。
恩恩出院前一天,恩恩妈妈告诉我:“看到恩恩做完手术,只能躺在床上望着窗外,我也很难受。在你的陪伴下,恩恩脸上开始多了一些笑容,嘉慧,谢谢你的陪伴和鼓励,恩恩慢慢接受了治疗的过程。”
嘉慧为家长链接资源
随着服务个案的不断增加,嘉慧收到家长的肯定越来越多,她越来越自信了,她有信心面对更大的挑战。
03 有幸成为他们生命旅程的同行者
嘉慧:然然小朋友患有坏死性小肠结肠炎,情况好转后,转院到阜外医院进行了第一次心脏手术。出院后,然然体重长得很慢,妈妈经常在医院和爱心小家间来回奔波。我感受到然然妈妈的焦虑,带着养育团队的李迺茹老师到然然居住的爱心小家,李老师手把手教然然妈妈每一个护理步骤。
在然然妈妈的精心照料下,奇迹发生了,然然情况逐渐好转,体重涨了很多。然然妈妈自责地说:“是我不好,一直没找到正确的方法,让宝宝受了很多罪。”
“作为新手妈妈,养育一个宝宝是很有挑战的,尤其是然然还经历过手术,您在孩子治疗期间已经很辛苦啦,还不断学习养育知识,已经是一个优秀称职的妈妈了。”我慢慢地开解着然然妈妈,缓解着她的自责和焦虑。
看见然然妈妈眼睛里不仅有泪花,还有笑意。她一定是感受到来自他人的鼓励与肯定,那份被看见,被支持,不正是深处困境中的人所需要的鼓励吗?
随着然然体重的增长,他和妈妈也离开了北京。回到老家继续休养身体,等待着一年之后的第二次心脏手术。
半年后的复查结果并不乐观,医生说孩子状态不太好,需要提前手术,但他现在体重比较小,比较危险。然然妈妈拿着医生录音找到我,十几万的治疗费用加上照顾孩子的重担,把这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妈妈几近压垮。
“然然妈妈,既然我们选择了积极面对,我们一起走下去,已经来到全国最好的医院找最好的医生了,放平心态,该做什么做什么,我会陪你一起面对。”
皇天不负有心人,然然手术非常顺利,术后效果也挺好。当我去病房看然然时,拿手摇铃逗他,他咧开小嘴对着我就笑。
然然回家后,然然妈妈一直跟我保持着联系,然然每一个成长进步:第一次抬头、爬行、走路,她总会在第一时间与我分享着。
四年间,嘉慧带着对生命的敬畏,对需求家庭的关爱,服务了近300个患儿及家庭。
过年或其他节日时,嘉慧总会收到家长发来的祝福,每一条消息都会认真地回复。每当工作压力大或者身体很疲惫的时候,嘉慧都会不自觉地打开家长发来的消息看一看。
那一刻,她感觉屏幕背后的祝福就像是家长对她说着:加油,你是最棒的!
嘉慧:我和孩子们没有血缘联系,和TA的父母都不认识,在就医路上,我和家长相遇了,他们不愿意跟亲戚朋友说孩子的病。在他们孤立无援时,我陪伴他们渡过难关。
可能因为我是他们医疗旅程的同行者,他们能放下戒备,敞开怀抱,接纳我的服务。那种陌生人之间的信任与理解的感觉很特别,也很美好。
每一个个案都有不同的故事,当这个故事接近尾声时,我也开始慢慢退出他们的故事。愿他们早日开启新的生活,踏上新的旅程,愿他们的未来是美好的,健康快乐的……
嘉慧与伙伴们组织家长小组
04 我拥有着最坚强的底气
小编:去年国庆期间,听说袁妈妈来北京小住了?爸爸妈妈了解你的工作内容吗?
嘉慧:我妈妈以前不理解我为什么留在北京工作,为什么选择做医务社工?去年我做了很多思想工作,爸爸妈妈一起来到了北京,我陪着他们玩了一大圈,我和他们的关系逐渐回温。妈妈回去之后,开心地跟姐妹们分享了她在北京的见闻。看到我能够照顾好自己,也开始放心我在北京的生活。
我能坚持我所热爱的工作,离不开父母对我的支持。
爸爸是一个情绪内敛的人,他从不直接表达对我的爱和关心。我高中和大学,和爸爸的心里话都是通过写信完成的,通过文字,我们反而能敞开心扉。今年春节,当收到春苗寄来家书的时候,爸爸默默看完后又放回了我的房间。虽然他没有跟我说什么,但是我相信他内心一定很喜悦,什么都没说才是他最正常的样子......
现在,爸爸总会通过微信发文字表扬我,“我觉得女儿很棒,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,既然是你自己选择的路,你走下去就好了,我和妈妈永远是你的后盾。”
小编:从医务社工到一个项目点的负责人,一定经历了很多挑战吧?
嘉慧:我做医务社工时,除了个案服务,也带实习生、志愿者,慢慢地开始带团队,从带小项目到现在负责一个项目点,慢慢过渡,积累经验。雅姐和瑞杰给了我很多帮助,她们的鼓励和支持,陪伴我在面临新挑战时,积极应对它们。
做个案服务时,我会更多关注服务对象或是关注这个项目怎么做得更完善、更具体。
当成为一个管理者,我需要统筹全局,抓到重点,再去完善细节,对我来说挑战很大。我是一个追求细节的人,但是我的精力是有限的,没有办法把每个细节都做好,所以我逐渐调整大局思维,做一些规划去修补。
从医务社工到项目经理助理再到项目经理,在这个过程中,春苗很多伙伴都给予了我支持,帮助我更快挑起大梁,遇见更好的自己。
医务社工嘉慧说
从医务社工到项目经理,我不断成长着,始终坚守为每一个需求家庭提供专业社工服务的信念。我希望更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可以加入到医务社工的行列,以专业的技能帮助更多家长和患儿重新归于平静生活。
愿每个社工伙伴都能在服务过程中要照顾好自己,只有照顾好自己,才能给予需求家庭更为有效的支持。助人自助,愿我们不负时光,在最美好的年纪遇见最美好的自己!
您的每一次捐赠都会为
黑夜中踽踽独行的家庭点亮前行的星光
与春苗一起助力
早产儿及重症患儿的闯关之路!